优化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、激活市场潜力、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和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。近日,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照《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相关规定,于2024年4月-6月依法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,对全省21个市(州)开展了2023年度营商环境评价, 并公开发布了《2023年度四川省外资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报告》(以下简称报告),这是四川省在国内创新开展外资企业评价营商环境的重要成果。
坚持“两个兼顾”“两个突出”
评价工作成果显著
近年来,四川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地位。据统计,2023年,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49.6万户、同比增长20.9%。目前,四川全省实有经营主体总量突破900万户,数量居西部第一位。
《报告》以“两个兼顾”(兼顾静态现状与动态改善、兼顾全国可比与创新突破)和“两个突出”(突出四川省重点特色工作、突出经营主体满意度)为遵循,采用数据采集、核查核验、明察暗访、问卷调查、专家访谈等方式,从多角度、多层次、全方位出发,评价各地营商环境状况,对全省21个市(州)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综合表现进行综合评估,最终形成四个一级指标,20个二级指标,1246条评价内容以及44册报告成果。
据了解,2023年省评呈现出全内容公开透明、全方位多维印证和全过程良性互动三个特点,评价前,评价内容充分征求省直相关部门(单位)意见,答疑期间充分吸纳市(州)反馈意见,合理调整评价内容。评价中,不组织部门工作人员答题考试,不要求负责同志出面汇报工作,严格将“减轻基层参评负担”要求落到实处。评价后,积极与省直相关部门(单位)和市(州)沟通交流,确保现状、亮点和问题准确反映到位。
《2023年度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》《2023年度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市(州)分册报告》《2023年度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分册报告》将反馈给省直相关部门(单位)及各参评市(州),帮助省直相关部门(单位)及市(州)及时掌握营商环境总体情况、存在的短板弱项,明确下一步改进方向,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决策参考。
部分指标显著提升
全省“经营主体满意度”持续向好
今年是四川连续第六年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。和往年相比,今年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上均有所创新和突破。第三方机构以《意见》为指导,聚焦政务环境、法治环境、要素环境、创新环境四大方面,调整并优化了评价指标体系,包括4个一级指标、20个二级指标,采用数据采集、核查核验、明察暗访、问卷调查、专家访谈等方式,全方位评价各地营商环境状况。
评价报告显示,从市(州)整体表现来看,2023年度全省优秀等级市(州)数量4个,分别为成都市、德阳市、绵阳市、遂宁市( 市〈州〉按照行政区划顺序罗列,以下均同);良好等级市(州)15个,分别为自贡市、攀枝花市、泸州市、广元市、内江市、乐山市、南充市、宜宾市、广安市、达州市、巴中市、雅安市、眉山市、资阳市、凉山州;一般等级市(州)2个,分别为阿坝州、甘孜州。
从各市(州)的经营主体实际感受来看,全省“经营主体满意度”得分为81.81分(成都市、泸州市、德阳市、绵阳市、广元市、遂宁市、内江市、南充市、达州市9个市表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),较2022年度“经营主体满意度”得分提升0.89个百分点。
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、四川省营商环境研究院院长、第三方评价组成员刘凤表示,在评价中与省直部门、市(州)互动发现,全省对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的接受度和重视程度更高,企业需求导向愈加明显,全省营商环境实现了从“夯基础”到“提质量”的跃升。
原创性和差异化探索
精炼案例提供参考借鉴
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投资率增长和GDP率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,这在四川营商环境案例中也有所体现。在综合梳理各地各部门有效做法的基础上,四川省发布了《2023年度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案例集》,总结了全省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创新实践和有效措施。这本案例集涵盖了政务环境、法治环境、要素环境、创新环境四大领域,共收录了60个典型案例,旨在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
不过,本次评价也发现,全省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,例如部分市(州)惠企政策落地不佳、拖欠账款时有发生、金融产品供给单一、熟练技工招聘困难、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、招标采购中的隐性壁垒等。省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优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将紧紧围绕评价发现的问题,以评促改、以评促优,有效推动企业反映的问题、合理诉求实质性解决。
自2018年以来,四川省连续六年开展营商环境评价,通过评价工作促进各地改进和提升。评价为各级部门提供了掌握营商环境现状、改革进展、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的重要参考,有效推动了全省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。